变态的新闻:怪叔叔抓住14岁小LOLI并把她那个啦 居然获奖1000元(转载)

heike2023-03-1524

原谅俺弱弱的标题党了一下

  不过这个新闻我看着怎么哪么别扭呢!!!!

  转载自权威的媒体 新华网

  

  北京:举报贴小广告IT白领获千元奖金

  2008年05月07日 10:00:06  来源:新京报

  此外 人民网也有同样的新闻 贴地址在这边: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昨日是(北京)海淀区实施非法小广告举报奖励办法的第一日,IT白领吴先生将一位正在粘贴小广告的人员送进了海淀区城管大队中关村分队,成为了首位获得千元奖金的市民。

   IT白领将获千元奖金

   昨日下午3时,在一家IT公司工作的吴先生将一名粘贴小广告的小女孩带到了海淀区城管中关

  村分队。

   “他可以获得1000元的奖励。”海淀城管大队法制处张主任称,按照事先设定的8类奖励标准,吴先生的行为符合其中第二类:对于张贴、涂写、刻画、喷涂刻章、办证类非法广告的违法人员,举报人每控制1名并将其送交海淀城管大队或分队的,可获得奖励1000元。7日后吴先生将获得举报奖金。

    两位大爷成获奖并列第一名

   昨日,海淀城管真正接到的举报只有四起,大多数市民还处于咨询阶段。昨日一大早,60岁的王辉和54岁的王军志两位老人分别来到海淀城管北下关和花园路分队,送来了58张和120张小广告。两人成为了海淀《非法小广告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实施后,举报小广告获奖的并列第一名,7日后两人将分别获得举报的奖金。张主任表示,希望更多市民有这样的意识。

   上午11时,田村村委会两名工作人员将正在街头散发招聘保安员小广告的两名男子控制住,随后举报到城管分队,两名工作人员将得到200元的奖励。

   “不是冲着钱来的”

   举报者吴先生称此前也将一个贴小广告者送进派出所

   昨日,在一家IT公司工作的吴先生将一名14岁的小女孩带到了海淀区城管中关村分队。他称,看见这个小女孩在粘贴小广告,立刻给海淀城管打了举报电话。记者与吴先生进行了对话。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看见她贴小广告的?

   吴先生:下午2时左右,我到知春路城铁附近,就看她正在贴小广告,直接就过去把她抓了。

   新京报:你当时知道海淀出台了这个奖励政策吗?

   吴先生:昨天晚上看报纸知道了有这么个政策。

   新京报:那能理解为你是冲着奖金才这么做的吗?

   吴先生:不是冲着钱来的,我之前也曾经抓过一个,送到派出所了。

   新京报:你觉得海淀出台这个政策如何?

   吴先生:我觉得特别好,大家都知道小广告太多了,管不过来,他们经常晚上二三点出来贴。

   14岁女孩贴小广告一年

   每天发300张小广告可挣20元

   去年被老乡从江苏带到北京贴小广告的14岁女孩陈飞,做梦也没想到,昨天在知春路城铁附近贴小广告时,会被一个路过的市民抓住并送进了城管。当时,她手里的小广告已经贴出去了一半。

   去年起,陈飞开始在人民大学附近贴小广告,至今她也不知道自己的公司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的老乡每天会给她300张小广告,让她去散发、粘贴,每天能挣20元。“这么小的年纪干吗不上学?”记者问。陈飞低头小声地嘀咕了一句:“妈妈不让回去。”据陈飞说,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挣得多就多寄点,挣得少就少寄点。”陈飞已经开始养家糊口了。

    ■ 对话

   奖励政策是长效政策

   新京报:奖励是否会引发“贼喊捉贼”?

   张广玖(海淀城管大队法制处主任):举报奖励办法其实是治理非法小广告中的一种手段,目的是要顺着这个线索进行最终的查处。这样那些公司不可能自投罗网,把自己的广告拿来领取奖金。

   新京报:奖励办法里提到的“控制”是否是鼓励市民去抓贴小广告者?

   张广玖:我们希望市民最好不要与非法小广告人员发生肢体冲突,最好不要轻易扭送这些人员到城管。没有能力控制非法小广告人员,市民可以采取跟踪、盯梢的方式,然后打电话通知城管。

   新京报:奖励是鼓励市民多去控制非法小广告人员,还是鼓励市民多撕小广告?

   张广玖:我们其实是鼓励市民多做一些获得5分钱、1角钱这样的行为,希望每位海淀区的市民都出份力,共同维护海淀的市容环境。如果每位市民都有这样的意识,对贴小广告者也是一个震慑。这不是一个临时政策,我们准备当成一个长效政策实施下去。

一、[其他]希森-中国新闻周刊三农基金各奖项获奖名单(转载)

   时间:2005年09月01日17:31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进入新闻论坛 相关新闻

  搭乘新闻直通车,订阅精彩新闻

    “希森 • 《中国新闻周刊》三农基金”获奖公告

    根据“希森•《中国新闻周刊》三农基金”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规则,经过初选、复审和终审三个阶段评审,基金评选委员会从 147 项参选作品中评选产生出 首届“希森 •《中国新闻周刊》三农基金”三农研究奖、三农报道奖和公共行动奖。

    十一个奖项颁发给了我国三农领域的优秀研究者、报道者和实践者, 这些作品或者对揭示中国农村政治和经济的运行规律有很大贡献,或者在相关决策和管理方面直接发挥了突出影响,符合基金对于作品在学术性、影响力和人文关怀诸方面的标准和期待,是近年来三农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2005年获奖名单:

    三农研究奖:

    于建嵘 《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研究所

    宋洪远等 《中国乡村财政与公共管理研究》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唐仁建 《“皇粮国税”的终结》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农村组

    陈锡文等《中国县乡财政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

    马晓河 《结构转换与农业发展—一般理论和中国的实践》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

    三农报道奖:

    黎光寿 《一生只有八小时》 《南风窗》

    陈芳 张洪河 《铁本违法占地事件》 新华社

    孙杰、黄豁 《总理为农民追工钱》 新华社

    项先中 柴静 《村官的价格》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

    杨博 王晓辉 《农村问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公共行动奖:

    中国社科院小额信贷扶贫项目

二、CCTV年度十大新闻图片被指造假 获奖者承认系合成

“这是一张大家都很熟悉的照片,当初看到它的时候曾经让我眼前一亮:青藏铁路上的火车和野生动物通道上的藏羚羊在同一个时候出现在作者的镜头之中,多么精准的一个决定性瞬间啊!所以之后照片入选CCTV影响2006年度十大图片,作者也获得无数殊荣……但前日,我 突然发现,在图片的最下方,有一道十分明显的线……”2月12日,一个名为《刘为强获奖藏羚羊照片疑似造假》的帖子出现在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摄影网“色影无忌”上。很快,帖子引来了上万点击率,截至昨晚7时,该帖的点击率已经达到120478次,回帖1524个,甚至有网友以“周老虎”来比喻照片拍摄者刘为强。

  网友发帖:质疑获奖照片造假

  网友“dajiala”是发表这个帖子的人,他质疑的是荣获“2006CCTV年度新闻记忆年度新闻图片”铜奖的《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这张照片。

  按照“dajiala”的说法,他原本十分喜爱这张照片,但他2月10日他经过北京5号线地铁的照片展出处,再次看到这张十分熟悉的大幅照片时,却发现了疑点。“我突然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细节,在图片的最下方,有一道十分明显的线。仔细观察,这明显是一道拼接的痕迹……如果火车和藏羚羊是两幅照片,那么,那个‘决定性的瞬间’不就成了很简单的PS技巧了吗?”随后,“dajiala”拿出相机拍下照片细节,回家后又与珍藏在电脑中的照片进行仔细对比,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照片有假。

  多方探究:难道又出“刘羚羊”?

  “dajiala”的帖子引起了轩然大波,更多网友加入到考查获奖照真假的行动中来:查看EXIF信息(记录数字照片的属性信息和拍摄数据的文件),研究图片中的每一处细节问题。很快,网友又发现了更多的问题:“EXIF信息显示,获奖照片的拍摄时间有假!”“有两张在同样地方、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上的石头竟然是相同的!”“羚羊明显在迁徙,有火车经过不可能不被惊动!”网友们用业余的摄影技术和眼光,不断地在质疑着这张曾获得过大奖的照片。网友“子非鱼”的分析则更显专业,“从快门速度凝固藏羚羊动作看,应是20D的1/1000秒更合理。但拍摄日期又是在9月,这和藏羚羊生活习性相矛盾。”在纷纷质疑声中,有网友打趣说,“周老虎”风波未平,“刘羚羊”又横出江湖了吗?

三、四十三届和四十四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转载)

前面有贴过四十二届的作品选,而且因为是一个性质的,所以在那个贴里还一起贴了四十六届的作品和其他届的零散照片,今天找到四十三届和四十四届的作品为了不使那个贴因为太长不好打开,就另开一贴了。

  四十三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

  本届评委评出的新闻摄影大赛最高荣誉奖———年度最佳摄影金奖,由丹麦摄影记者拉森获得。他的获奖作品与上一届同类获奖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即都是以科索沃难民为聚焦点。不同点仅仅在于:上届照片的主角是一位在亲人葬礼中悲痛欲绝的女子;本届照片的主角则为一头部和面部受到严重创伤的男子。

    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去年4月5日。拉森在阿尔巴尼亚边境小城库克斯遇到一群阿族难民,他随即进行了采访。一个男人突然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他裹着绷带,想表示什么却又说话困难。拉森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张照片。有关评委对此作品的意见是:它充满力量,反映出战争状态下人们的困苦。

    拉森将于4月17日参加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颁奖仪式。届时他除了从荷兰首相手中捧回代表一生最高荣耀的金奖外,还可得到6675美元的奖金。

  《一个受伤的阿族男人》  拉森

本文链接:http://www.chishangwang.com/glxw/39301.html 转载需授权!

作品选获奖大赛转载摄影

上一篇:语文作文有什么好的标题?

下一篇:2005第4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转载)

相关文章